深圳荔枝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荔枝文化

广东古代岭南《荔枝谱》

        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省份之一,广东向来享受着得天独厚的“四季花开”的气候。充沛的降雨,温暖的气温,充足的光照,丰富的地形,给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。而在漫长的地质演化中,即使在二迭纪前的大范围海侵时,云开大山亦未被淹没。中生代三叠纪晚期海侵结束,广东陆地大部分上升。侏罗—白垩纪的燕山运动后,广东的宏观地貌基本定型。此后未发生诸如大面积冰川、海侵等灾变,因而成为中国品种最丰富的植物宝库之一,例如木本植物便占全国总数的70%以上。

 

独特地理环境保存

 

众多孑遗物种

 

         珍稀、孑遗是广东植物的一大特点,也是广东历史上地质变迁和人类活动特点造成的结果。根据多年来专家们的研究,从中生代三迭纪起,广东就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热带、亚热带气候条件下,因此境内的高等植物保存着大批较古老的种类。蕨类植物中的莲座蕨科、松叶兰科远在古生代就已经出现;紫箕科、里白科等,至迟在古生代就已经出现;桫椤科、蚌壳蕨科的化石发现于侏罗纪,瘤足蕨科及许多真蕨植物,在中生代末期早已存在;裸子植物中的苏铁科亦见于三迭纪,而紫杉科、罗汉松科等在白垩纪已发展起来;被子植物中许多科在白垩纪均已存在,如八角科、樟科、壳斗科等,而山茶科、龙脑香科、桃金娘科等至迟在第三纪初期已有发现。这些古老的植物共有88科,占全省维管束植物总科数的31%以上。

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谈及地球的远古史,很多人总是第一时间想到有名的“恐龙时代”。实际上,地球上的植物出现远比恐龙时代为早。当然,作为中国境内最重要的恐龙化石发现地之一,广东现存的很多植物种类与恐龙同时,是这些地球巨无霸当年赖以为生的重要食物来源。例如蕨类植物中的桫椤、柄叶树蕨、苏铁蕨等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广东植物(此处含今海南省的物种)中一个较为独特的区系,是南海诸岛。这些岛属海洋型珊瑚岛礁,由于成陆较晚,海拔较低,面积小,因此岛上没有特有种,所有的植物都是从邻近的大陆或岛屿通过洋流、风、海鸟或人类传播而来,几乎全是热带品种。榄仁树、海岸桐、银毛树、海柠檬、西沙灰叶等构成了岛上独特的植物景观。

 

       根据广东省志的记载,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在古生代以前是海洋环境。约三四亿年前的晚古生代,广东地壳作相对的升降运动,海水从西—西北部沿山谷入侵和退出。海水中开始出现鱼类,陆地开始出现植物。而此后的几次海退与海侵,热带性古植物的茂密生长为今日广东的油气资源奠定了基础。

 

东汉前期就出现广东植物专著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对于广东的植物,古人的研究开展得相当早。据缪启瑜、邱泽奇著的《汉魏六朝岭南植物“志录”辑释》一书介绍,自东汉前期至南朝的500年间,记载岭南植物的专书、专文有25种之多,但均已亡佚。其中如东汉杨孚的《异物志》(1世纪末)是记载广东植物最早的专著。这些著作不单提到植物的名称,且有较广泛的植物学内容。其中记载的许多植物名称仍沿用至当代,如椰树、橄榄、杨桃、余甘子、益智、木香、桄榔木等。而晋代嵇含的《南方草木状》则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区域植物志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此外,唐段公路《北户录》(875)和刘佝的《岭表录异》(10世纪初)均记述过岭南地区的植物。宋初郑熊著《广中荔枝谱》记载荔枝品种22个,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荔枝专著。北来张宗闵著《增城荔枝谱》记载广东荔枝主要产区——增城的100多个荔枝品种。宋周去非撰有《岭外代答》,其卷八述花木,记载有80多种植物。清屈大均《广东新语》(17世纪60年代前后)卷25木语、卷26香语,记载木本植物水松、木棉、菩提、波罗树、九里香、海枣、刺桐、散沫花及香料植物等逾百种。清赵古农撰《龙眼谱》(1825),记载广东珠江三角洲龙眼产区之品种、种植技术、贮藏加工等,为研究龙眼园艺栽培史的重要参考书。清道光间吴应迟著《岭南荔枝谱》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以粤产荔枝为主题的古籍专著。

 

明代广东农业开始走在全国前列

 

        人与植物的亲密关系,最典型地表现在农业上。秦以前,作为中华民族先民的越人已经在广东一带从事农业活动。秦王政二十六年(公元前221年),中国统一,大批汉族军民越五岭入粤,并设立郡县。中原的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输入,而栽培早于中原的广东水稻生产也得到了迅速发展,至汉代时,已有一年两熟稻。荔枝、龙眼、柑桔、香蕉、甘蔗、花木等得到广泛种植。荔枝、龙眼主要以贡品形式北运中原。在之后几个世纪中,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,广东先民在利用植物方面的能力也不断提升。隋唐交替时期,岭南

稻谷等农作物生产占有重要地位,而韶州和珠江三角洲的西樵山已开始种茶,畜牧、养鱼,野生动植物的饲养和采集也比较发达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及至宋代,广东农业得益于人口增加,劳力充足而进一步发展,珠江和韩江三角洲广泛修筑的水利设施让广州成为一大米市。到了元代,广东种棉的先进技术还传播于长江下游一带。明代时,广东普遍种植双季稻,并利用冬闲再种一季其他农作物,从而创造出一年三熟制。除水稻之外的农作物,尚有大麦、小麦、荞麦、豆类、油菜、粟、番薯、芝麻、薏芡米、玉米、芋等。其中玉米和番薯是明代从国外引进来的品种。番薯产量高,易生长,不择土质,花费工本少,经济效益好。所以,明代,广东的粮食总产和单产都大幅度增长,农业已后来居上,开始走在全国农业生产的前列. 
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1205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
上一条:《荔枝叹》
下一条:荔枝文化